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简报 >> 正文
二〇〇七年第二期(总第2期)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量:7 发布日期:2012-03-30

山 东 经 济 学 院

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简报

二〇〇七年第二期(总第2期)

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办公室 2007年12月


学校召开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会议

10月9日上午,山东经济学院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会议在办公楼五楼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张体勤出席并做重要讲话。

研究生部主任周宗安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在9月17—20日由教育厅组织召开的重点学科建设会议精神,着重反馈了专家对重点学科建设任务书核查所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强调了建设任务书的重要性。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毕秀玲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会议期间各个院校学科建设的经验交流及我校重点项目建设思路。

张体勤对我校重点项目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一是六个省级重点学科、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概括为“6+1+1”模式,简称“三重点”;二是“三重点”建设总体规划用二十个字来概括:重中之重、龙头地位、举校体制、资源整合和院为基础;三是提出了“三重点”建设的七项要素,即目标清晰、方向明确、领军强势、梯队合理、措施得力、成果集成和条件优越。四是提出了“三重点”建设的实施方略,即梯次推进、滚动发展、重点突破、整体跃升和凸现优势。对如何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张体勤强调,要付出努力,花费心血,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书,使其成为学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下大力气培养本科生、研究生;要加强梯队建设,重视引进人才,将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五年内建设经费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

各重点建设项目所在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党委书记张体勤同志在山东经济学院省重点项目

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我校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是指6个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简称为“三重点”。下面就重点项目的建设问题讲四个要点。

“三重点”建设的总体规划可概括为20字方针,即“重中之重、龙头地位、举校体制、资源整合、院为基础”。

一、“三重点”建设的总体规划

龙头地位: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只有“三重点”建成一流,才能实现学校整体水平的一流。

重中之重:在我校的44个本科专业、7大学科门类中,其办学优势和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三重点”,因此,“三重点”建设是全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举校体制:重点项目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学校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的大事,要集中全校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三重点”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资源整合:要整合全校的资源、校外的资源来建设重点项目。校外资源包括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包括政府资源、科研机构资源和企业资源等,做到借脑生智、借力发展。

院为基础:重点项目建设要有一个具体的承载体,最终要落实到相应的二级学院或研究机构。各二级学院或研究机构是重点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二级学院的院长、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重点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三重点”建设的要素构成

“三重点”建设的要素构成可概括为7个方面28个字,即“目标清晰、方向明确、领军强势、梯队合理、措施得力、成果集成、条件优越”。

目标清晰:每一个重点建设项目都要有明确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年度建设目标,通过建设目标的确定,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建设任务和责任。

方向明确:每一个重点建设项目都要确立3-4个研究方向,并从中凝炼出1-2个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每一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发展规划、学术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及科学研究等都要紧密围绕研究方向进行。

领军强势:每一个重点建设项目都要有整体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在学界同行中有较高威望的领军人物,以形成学术上的强势和影响力上的强势。

梯队合理:要造就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实现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优化。

措施得力:措施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实施后能够切实实现重点建设目标。

成果集成:既要注重单项成果,更要注重成果的集成,通过成果集成孕育催生重大成果。

条件优越:“三重点”建设既要有很强的软实力,也要有好的硬条件。

三、“三重点”建设的实施方略

“三重点”建设的实施方略可概括为“梯次推进、滚动发展、重点突破、集聚跃升、凸显优势”。

梯次推进:在现有各个学科基础上,通过“建设硕士点——校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博士授权学科”的梯次推进方式,实现各个学科的良性互动发展。

滚动发展:通过滚雪球式的发展来扩大重点项目建设的成果和效应。

重点突破:要在一个点上突破,使之达到很高的水平,然后通过一个点扩展到一条线、一个面。

集聚跃升:要发挥“三重点”建设点、线、面的集聚效应,实现学术水平、综合实力的整体跃升。

凸显优势:针对各个学科发展方向,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原则,深入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凸现出各个重点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四、撰写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书是重点项目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性、挑战性工作,为此,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创造性地、高水平地撰写好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书。在内容上要杜绝假大空的套话,在形式上要追求完美无缺。要集中集体的力量进行反复讨论,必要时征求校外专家的意见。只有当自己认为是得意之作时,再提交上报。建设任务书撰写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在我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学校转变的过程中,“三重点”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科研”并重。

2.科学研究。“十一五”期末,每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要积极争取获批2-3项国家级课题,取得3-4项标志性成果,发表多篇A类以上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争取获得高层次科研奖励。全校的年度科研经费总额到2010年应达到2000万元,重点建设项目应做出突出的贡献。

3.梯队建设。人才引进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我们要继续引进年轻有潜力的博士,特别是海归博士。同时,不惜代价地引进高水平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学术团队的引进。人才引进要实行院长负责制,要有甘当人梯的精神和境界,在各个方面为人才引进大开绿灯。

4.机制创新.机制不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动力.解放思想无止境,只要是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就要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就要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做,创造性地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5.经费支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五年内学校用于重点项目建设的经费不少于1500万元,其中学校每年度安排经费预算200万元共计1000万元,各个二级学院自筹经费500万元。对于经费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制,通过专家论证评审、后续跟踪和问责制,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中心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会议精神

2007年10月13日,中心召开贯彻落实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会议精神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了山东经济学院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会议精神和校党委书记张体勤同志在山东经济学院省重点项目建设会议上的讲话,决定以“重中之重、龙头地位、举校体制、资源整合、院为基础”的重点项目建设方针为指导,按照“梯次推进、滚动发展、重点突破、集聚跃升、凸显优势”的发展战略,使中心建设目标清晰、方向明确、领军强势、梯队合理、措施得力、成果集中和条件优越。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心建设的计划任务书,安排了迎接中心建设的论证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王宝坤博士应邀来中心作学术报告

2007年10月15日,由科研处、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和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国防经济学——前沿与发展》讲座在三号楼报告厅举行,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王宝坤博士主讲。

王博士在讲座中指出,国防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经济学科,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量足质优的经济资源和相应的体制保障,是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她围绕本次讲座的主题“资源在国防和经济间的合理配置”从国防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王博士最后还认真解答了老师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王博士的讲解深入浅出、切合实际,令大家受益匪浅。

学校召开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论证会

2007年11月4日,我校召开了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论证会。在省级重点项目所在部门与研究生部(重点办)的共同努力、协助下,邀请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17所全国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20名专家和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处负责人出席会议。校党政领导张体勤、刘清乐、牟思伦、王乃静、聂炳华、尹燕玲、张东超、崔友平参与了会议协调、材料修改、项目论证和专家接待全过程;院办、党办、宣传部、各重点项目所在部门做了精心准备;研究生部(重点办)全体人员明确分工,齐心协力。会议在紧张、有序的安排下获得圆满成功。

会议分为集中和分散两个阶段进行。在集中会议上,校党委书记张体勤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词。王乃静副院长作了题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讲话。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巩守柳处长代表教育厅做了重要讲话。

集中会议结束后,校领导和与会专家分7个小组,分别对我校企业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6个省级重点学科、山东省数字媒体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的建设任务书进行了论证,并围绕着如何成功申报博士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各项目点就分会点的论证情况提供了分会报告,研究生部(重点办)进行了加工汇总。

为了扩大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论证会的效果,11月15日(8:30-10:40)在办公楼七楼会议室,又召开了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论证会情况反馈会。校党政领导张体勤、刘清乐、牟思伦、聂炳华、尹燕玲、张东超、崔友平出席会议。16个教学单位的书记、院长及分管学科建设的副院长、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研究生部(重点办)负责人与会。会议由崔友平副院长主持;周宗安介绍了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论证会情况;毕秀玲反馈了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论证会专家共性意见,介绍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未来打算;各省级重点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专家对各项目的评价意见及拟采取的措施。最后,张体勤书记做了重要讲话。

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论证会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宣传了我校的学科建设情况;二是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找到了差距;三是建立了与兄弟高校、教育部门的关系。论证会达到了预期目的。

此会议的召开不仅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中心的建设方向,更坚定了我们建设好研究中心的信心,并为我们办好办强研究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心召开基地建设论证会

2007年11月4日,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召开基地建设论证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家勇研究员,山东省社会科学院马传栋研究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臧旭恒、侯风云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张如山教授等多位专家对基地建设进行论证。副校长聂炳华主持了会议,中心主任董长瑞汇报基地建设情况及发展规划。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参加了论证会。

与会专家听取了董长瑞主任的汇报,审阅了基地建设的相关文件及资料,一致认为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专家们还从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管理创新、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聂炳华副校长对专家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认为各位专家的建议符合中心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中心一定认真研究专家建议,力争在各项工作上取得更大进步,为山东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财大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Copyright?2008-2009  山东财经大学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及复制。技术支持:山东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 邮政编码:250014 最佳浏览效果:IE6.0及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